九十歲的老農高田站在家門前,即使不下田,他還是習慣赤著腳,在台南白河許多老農都像他一樣,因為缺水休...

九十歲的白河鎮老農高田,赤腳站在家門前,擔心自己再沒有機會下田。
記者修瑞瑩/攝影
九十歲的老農高田站在家門前,即使不下田,他還是習慣赤著腳,在台南白河許多老農都像他一樣,因為缺水休耕,他們擔心再沒有機會踩在溫暖、濕潤的土地上。

白河水庫今年停止灌溉,有六百四十四公頃農田被迫休耕。走進白河區,看不到綠油油的景象,蓮田裡只剩幾片殘葉在淺窪裡掙扎,稻田裡也稀稀疏疏地長著綠肥,農民等著官員驗收,領取休耕補償金。

村裡的舉人公廟前,一大早就有一群老農聚集聊天,往年這個時候大家都在田裡忙,但休耕沒事做,「烤埤真正是可悲啊!(按:烤埤指水庫沒水,與閩南語的「可悲」音似)」,老農說出心中的無奈。

農村裡的農民,多是七、八十歲以上,一輩子務農,無法理解為何水庫淤滿了,他們就無田可種,「為什麼不清水庫呢?」;高田正如其單名「田」字,務農近一世紀,原本能下田時身體還好好的,不種田,腿就不能走了,他女兒說爸爸有時候會望著田地嘆氣,擔心以後再沒機會下田。

市議員張世賢表示,一期稻作的收成比二期好,一期每公頃扣除成本約有五到六萬元的利潤,二期蟲害與颱風多,只有一、兩萬元,但一期休耕只補償四萬元,不僅收入減少,休耕也改變農村的經濟與生態。

老農無所事事,年輕人更被迫得外出打工,賣肥料的、賣種子的,還有經營耕耘機生意的,全都受影響。

工程會主委李鴻源認為,台灣過去灌溉採粗放式管理,水流到那兒就灌到那裡,其他的水流光光,在缺水的未來,應考慮改變,朝更精緻化努力,像是缺水的以色列,農業甚至採取滴灌方式。

「台灣開發水源不夠積極,只會用休耕解決水荒」成大校長黃煌煇表示,像是平地的滯洪池平時可拿來存水,日本的下水道在枯水期也都拿來儲水,主政者應該有系統的規畫、多用心,而不是只會發放休耕補助款。

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ckO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