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一九四八、四九年間,國民黨政府共把超過四百五十萬兩黃金運到台灣,這段史實最近被拍成「黃金密檔」紀錄片。當年國府的黃金儲備,幾乎都在上海外灘的中國銀行(右起第二棟建築)金庫裡。 記者程嘉文/攝影 |
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一日晚上,上海外灘全面戒嚴,一擔一擔的黃金,從中國銀行大樓搬出,跨過中山路,直接送上黃浦江濱的海關緝私艦「海星」號。此後幾個月,共有超過四百五十萬兩黃金運到台灣,對於國民黨政府來說,是撐過危局的救命錢。
這段史實最近被拍成「黃金密檔」紀錄片。前副總統陳誠,當時以東南公署長官與台灣省主席的身分,主導這段大撤退,他的兒子陳履安今天將出席首映記者會。
拍攝「黃金密檔」紀錄片的製作人丁雯靜說,這些黃金不僅負擔來台政府軍政人員的開銷,也是發行新台幣的準備金,使得大陸的惡性通貨膨脹野火,沒有延燒到台灣來,保住了台灣的金融秩序。直到蔣介石復職、韓戰爆發,台灣的局勢才逐漸轉危為安,之前那段局勢最緊張的時代,「如果沒有這筆黃金,歷史很可能會改寫」。
丁雯靜表示,這次紀錄片拍攝,也算是為民國百年作見證,「否則歷史的詮釋權都被大陸拿走」。為求吸引年輕觀眾的興趣,片子也用了大量的動畫,還請近年很紅的「蔣公爺爺」李登科入鏡,在一些場景中扮演蔣介石。
對於這段史實,政大歷史系教授劉維開說,運到台灣的黃金,確實在政府局勢最危險的時代發揮救命的效果;陳誠採取許多「防火牆」策略,使得大陸崩潰前的混亂,沒有蔓延到台灣。此外,陳誠也嚴格規定其他各省人民,憑「入台證」才准入境,甚至軍隊撤到台灣,也必須繳械清點才能上岸。
劉維開指出,這些「防火牆」措施的確導致一些悲劇,不管當時或後來,也都引起相當批評;但平心而論,也因為這些措施,保障台灣處於穩定的局面。
Published by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