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震災,許多國家進行撤僑行動,其中美國政府撤出的僑民分兩批接來台灣,暫時安頓。這件事不會全無政治...

日本震災,許多國家進行撤僑行動,其中美國政府撤出的僑民分兩批接來台灣,暫時安頓。這件事不會全無政治意義,畢竟台美之間無正式外交關係,這批據稱多是美國派駐日本公務員的家眷,在災變情境中選擇台灣作為過境及暫時「避難」的地點,可見兩國關係足夠友好。

我們無須過度推敲此事在外交上的象徵性意義,回到務實的觀點,台灣在亞太區域間,以地理優勢成為一個便利的轉運點,以社會環境安全而成為一個令旅人安心的停靠站。這是台灣真正的強項,政府和人民都應看重而且自豪於這個優點,好好掌握此一利基。

台灣在1990年代中期,曾經短暫地有過一場邁向「亞太營運中心」之夢,那本來可能是台灣產業升級和融入國際化的一個重要契機,可惜很快就受阻於當時政治上的戒急用忍論調和「兩國論」紛擾之後的閉鎖政策。「亞太營運中心」初始的概念之一,正是台灣在區域間優越的地理位置,不僅是過境、轉運站而已,更可有效運作成為區域營運必要的銜接點;卻因為政治氣氛的耽誤,進入21世紀之後繼續延宕和空轉了八年,桃園機場一度冷清到像破落戶一般,直到最近才回復一點振興的氣象。

這次美僑從日本撤來台灣暫時安頓,簡單說就是地點近和有飛機的現實理由。但除了台灣天賦的地理優勢,社會環境和整體治安顯然也是必要條件。在亞洲鄰近國家當中,以經濟發展衡量,台灣近十年來較不能像以往那樣昂首闊步;但台灣的「寧靜革命」之說,過去專指政治發展的民主化進程,現在卻漸漸透過人文素質和社會安定氣氛而呈現另一面向,成為台灣形象的一個新的標章。國人常常自認社會很「亂」,秩序感和整潔感好像也比不上日本。但台灣在國際旅客間素有友善的名聲,稱得上是一個讓外來者放心的環境。這樣的形象得來不易,是成熟的公民加上文化力量才累積出來的,我們自己應珍惜這項社會資產,好好利用為黃金十年布局的背景條件。

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ckO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