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(滷)肉飯源自山東?「米其林指南」(Michelin Guide)四月甫發行綠色指南「台灣篇」,在台灣必吃美食小吃章節中,將魯肉飯定義為源自中國山東的一道料理,與國人所認知的「魯肉飯」大不相同,引起台北市長郝龍斌重視,北市府要號召業者一起為魯肉飯「正名」。
圖/聯合報提供 |
「米其林指南」每年發行百萬本、擁有百年歷史,號稱旅遊美食聖經。但這本知名指南大概沒想到首次出版台灣美食,內容竟牽動兩岸微妙的競爭關係。
認知差異 郝龍斌要溯源
據了解,市長郝龍斌日前翻閱米其林綠色指南台灣篇時,赫然發現,書中將魯肉飯翻譯成「Lu(Shandong-style)Meat Rice」,解釋文中還將魯肉飯寫成:「做法是豬肉塊與洋蔥炒過後煮熟,是緣起於山東(中國東北)的著名小吃…」,明顯與國人認知不同。
北市府發言人張其強轉述郝龍斌的講法說,郝非常重視此事,希望有管道與出版單位溝通,釐清其中的誤解;由於北市將在下月舉辦首屆「台北米食大賞」,同時也要全力為魯肉飯溯源正名。
全書以英文撰寫的綠色指南台灣篇(第四十二頁)中,將牛肉麵、魯肉飯、芒果牛奶冰、麻糬、牛舌餅、蚵仔煎、木瓜牛奶、紅豆湯、大腸包小腸、豆漿、臭豆腐、珍珠奶茶等列為台灣必吃小吃,但對「魯肉飯」的註解卻引來爭議。
百科全書 說是台灣小吃
張其強說,他查閱「台灣大百科大全書」,內容明確寫著魯肉飯是台灣獨有的庶民小吃。魯肉飯在台灣非常普遍,從南到北每個夜市一定都有這道小吃,但很少聽說有放入「洋蔥」來做烹調。
靠著魯肉飯發跡,在台灣經營超過半個世紀的鬍鬚張董事長張永昌說,魯肉飯源自山東的講法,實在讓人難以置信,他認為應該是作者誤解。從書中原文的作法上看起來,比較像是在講「焢肉飯」或「東坡肉」,魯肉飯多半用的是絞肉、碎肉,不會是用肉塊。
農業社會 窮人家的智慧
張永昌說,魯肉飯是早年台灣農業社會所傳承下來的「美食」。由於一般家庭貧窮,可能是廟會慶典好不容易才分得一塊豬肉,當媽媽的為了要平分給一家好幾口,才將肉切成碎塊加上滷汁淋在白飯上,當年是小孩子最棒的享受,魯肉飯其實也代表著「媽媽的智慧」。
Published by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