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認為,署醫積弊已久,這次事件雖會重創署醫體系,讓衛生署臉上無光,但危機...

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認為,署醫積弊已久,這次事件雖會重創署醫體系,讓衛生署臉上無光,但危機即轉機,衛生署可趁此機會大刀闊斧改革,將署醫導向正軌,重拾民眾信心。

報表不夠透明 積弊已久

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直指,署立醫院的財務報表不夠透明,醫改會等民間團體很難取得足夠訊息,當然給一些醫院管理階層有操作空間,進而衍生弊端。

他也列出署立醫院的三大問題:1.藥品及醫療器材採購。2.內部稽核不實。3.外包的不當利益。因此A健保、詐領商業保險金、開立不實醫療證明等弊端,才會不斷出現。

他表示,從以前省立醫院到現在的署立醫院,署醫一直定位不清,既要負起公共衛生及防疫政策,又得在公務預算逐年減少下自負盈虧,經營起來很吃力。全民健保實施後,面臨長庚、國泰、奇美等大型財團法人醫院競爭,當然會陷入角色及定位不清的迷思中。

醫改會:改革積弊是轉機

為了自負盈虧,不少署立醫院只好向「錢」看,儘可能開些會賺錢的熱門科別,如洗腎、健檢及醫學美容等,把一些需要更多專業人力的急診或其他科別委外經營。只要和醫療器材、藥品廠商有更進一步接觸,就可能引發弊端,出現「和魔鬼交易」的情節。

更糟糕的是,署立醫院財務報表不夠透明,外界難窺其貌,難以監督,如果衛生署控管不力,即可能出現問題。朱顯光說,目前財團法人醫院的財報都已相當透明且公開,每年4、5月就可看到前一年的內容,採購及和利益關係人交易都納入其中,外界隨時可上網查看,不易造假。

除了拿回扣,朱顯光擔心,部分署立醫院將洗腎或呼吸治療等醫療業務委外經營後,提供醫療儀器的廠商,還可能向病患收取高額的服務費及清潔費,等於是利用公家場地資源大賺錢。

私立醫療院所協會秘書長吳明彥建議衛生署,一定要把署立醫院的角色重新定位清楚,如果要這些署立醫院從事公共衛生、防疫、老人醫療、長期照護及社區醫療等公醫任務,就應繼續編列這部分的預算。

可參考星做法 醫院分群競爭

他也建議衛生署參考新加坡將12家公立醫院分成兩群的做法,藉由相互競爭的良性互動,達到防弊和提升醫療品質的雙重目的。如果能將現有28家署立醫院重新定位,再依地域或屬性分成幾個群相互競爭,應可將現有弊端掃除。

他舉例,在幾個醫療群中,排名第一或第二的署立醫院一定會帶給後段班一些壓力,甚至會從中找到弊端。署立醫院比完再和私立醫院比,醫療品質即可浮現,弊端可逐漸減少,民眾醫療權益也才能獲得確保。

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ckO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