環保署近期重新評估塑化劑分類列管標準,其實早在二○○四年,國科會專題研究就已發現部分冷藏、冷凍食品及超商便當都會溶出塑化劑。微波餐盒加熱溫度越高、時間越久、與保鮮膜接觸越緊密,塑化劑溶出量越多。
超商業者表示,依食品衛生管理局的要求,相關容器一直都在監控中,每年都會定期檢測,DEHP必須在一‧五ppm以下,DBP要在○‧三ppm以下,至今檢測結果都合格。
統一超商表示,店員用微波加熱時會依包裝指示操作,就怕消費者拿回家自行加熱時會有疏忽,也提醒消費者在家加熱時一定要依包裝指示,方可安心食用。
全家超商表示,超商使用的包材近年來沒有太多變化,且會參考日本同業的使用方式,目前使用容器以PP及OPS材質為主,耐熱達攝氏一百二十度,在耐熱測試中除看食物中心及表面溫度外,也會觀察外觀是否變形。通路使用的容器在今年四月才送SGS做過檢測,均未測出塑化劑。
關於國科會二○○四年的研究,兩家超商公關部門都表示,沒有相關單位對此指正的記憶,現所使用的便當容器一切合乎政府的塑化劑安全認定。
國科會在二○○四年間委託陽明大學環境衛食研究所檢驗超商便當、冷藏火腿等廿五種冷藏、冷凍食品,結果全數檢出塑化劑。其中六款取自便利商店的微波便當,檢出六種塑化劑DEHP、DBP、DOP、BBP、DEP、DMP;就算依指示加熱,DEHP溶出量還會激增數十倍。
成大環境微量毒物研究中心主任李俊璋表示,目前歐盟建議的塑化劑每日容許量,每公斤體重的DEHP容許量為五十微克,美國環保署建議不得超過二十微克。若以六十公斤成人計算,每日DEHP攝入量最好低於一千兩百微克或三千微克。
研究發現,一個附有保鮮膜的四百克超商便當,冷藏時DEHP溶出量為四十二微克,加熱三分鐘後,DEHP溶出量會高到一千七百微克;若以美國標準,已超過成人一日限值。
Published by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