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程會主委李鴻源上任才兩個月,他清查全台兩百多件大型公共建設案,發現其中四分之一有問題,大刀一揮,...

工程會主委李鴻源上任才兩個月,他清查全台兩百多件大型公共建設案,發現其中四分之一有問題,大刀一揮,擋下了五十三件極可能變成「蚊子館」的建設。

在為這位「打蚊英雄」喝采之際,人們恐怕也在為台灣「蚊子館」的繁殖能力感到心驚。這些被提列檢討的建設案,都是年度預算超過一億元以上的大型建設,有的沒通過環評,有的是用地取得困難,有的是前置作業緩慢,有的缺乏完整營運計劃,或者一再變更設計。根據李鴻源的經驗,這些建設即使繼續砸錢推動、勉強完工,最後仍將淪為「蚊子館」,還不如及早將它們擋下,避免浪費公帑。

深思的民眾至此必然產生兩個疑問:其一,李鴻源僅憑簡單的「目測」,即能迅速斷言某些建設的命運終將以「廢墟」作收;為什麼各地、各部門卻能持續悶著頭向這些「預知死亡」的計劃砸錢?體系內部為何如此缺乏「阻斷災難建設」的機制?其二,李鴻源是靠著閣揆的授權,才可能有如此強勢作為的空間;而這些已成案或進行中的建設,其實一定與地方及建商的利益有莫大關係,一旦地方展開大反彈,能抵擋得住嗎?

不可諱言,李鴻源扮演的「終結者」角色,已超出傳統工程會主委的功能太多,甚至已變成一個「反角色」。工程會的功能定位,原在監督公共工程的進度和品質,並協調跨部門的溝通與合作,以確保計劃能夠完成;如今卻變成大刀闊斧砍殺工程建設,將無用的、垂死的、虛有其表的計畫提前終結。這樣的轉變絕不尋常,卻值得樂觀期待。亦即,政府須改變「建設就是利民」的盲信,更要有節制「盲目建設」的警覺和機制;否則,僅憑一個李鴻源,如何阻止生生不息的蚊子館?

本報二○○五年曾發表「口號‧建設‧幻景」的系列報導,針對全台荒棄及低度利用的公共建設作了全面調查採訪,其間提及的荒唐建設諸如:六年蓋了五十座原民文物館,卻無文物可展;興建五大產業中心,有四座開不了門;中壢一停車場花了九千萬興建,最後花七十三萬拆除;花費十七億的安平港閒置,再砸九十一億補洞。這些,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浪費,當初挾著偉大的口號堂皇登場,而最後荒棄的責任卻無人追究。因此,如何在「孑孓」建設變成「蚊子」館之前及時攔截,是極重要的工作,不僅為節省公帑,也更易於追究責任。

配合政府推動社會住宅政策,李鴻源也正著手改造各地「蚊子館」,希望能規劃為「青年住宅」,使閒置的公共設施「活化」運用。此一構想,頗富創意;邀請建築系所學生參與設計,也比官僚閉門造車或聽任建商擺布更具意義。問題是,此舉卻也強烈反襯了政府近來一窩蜂投注於住宅政策的狂熱現象:青年住宅、合宜住宅、現代住宅等不同名目的計劃不斷推出,除民眾難以理解,也暴露顯示政府的過度熱中及漫無目標。馬政府若企圖藉大選前短短的練兵期,在全台各地一夕變出各色名目的公民住宅,未必能解決台灣住宅價格及供需失衡的問題,恐怕還有引發下一波「蚊子館」大爆發的疑慮。在這個議題上,吳內閣也該冷卻一下了。

李鴻源的專長在水利,他之所以能對五十多個準蚊子館痛下重手,全靠著上級的授權和他個人的專業口碑,這是近年內閣中除楊志良外罕見敢為、敢當的典型。然而,要不是去年我國公共建設有高達一千四百億元的財務缺口亟待填補,吳揆會放手讓他舞大刀嗎?若四月初換作是另一個人出任此職,民眾是否也就只能坐等概括承受那五十多個未來蚊子館呢?

李鴻源選擇以攻、守、補三路並進的方式,詮釋其工程會主委角色,塑造了政務官的新風格。我們也要提醒他:應以同樣的標準,來檢視政府這波蓋住宅狂熱。蚊子館改造為青年住宅是好點子,但如果有一天「青年住宅變成了蚊子館」,李鴻源要怎麼說?

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uckOrz 的頭像
    ChuckOrz

    網路行銷DIY

    ChuckO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