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撰文,提出「一國兩府」概念,主張兩岸應協議維持「一中...

北京清華大學教授楚樹龍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撰文,提出「一國兩府」概念,主張兩岸應協議維持「一中各表」的台海現狀,進而相互接受及相互承認對方是「『一個中國』之內的『中央政府』」。

大陸方面過去強烈反對「一國兩府」,楚樹龍對此不可能不知;但他出面公開作此主張,且連續三年說了三次,皆未見北京政策當局出面阻擋。因而,此間學者認為楚樹龍的說法「可能是從外圍試水溫」;在某種程度上,這樣的判斷符合經驗法則。

倘若這真是北京政策當局有意施放或無意阻擋的政治氣球,而如果此一思維未來能成為北京當局的政策方向,這無疑將是六十餘年來大陸方面最大的政策創新。用楚樹龍的語言來說,這就是要兩岸各自的「中央政府」從「相互否認」轉變成「相互承認」;他說,現在兩岸官員互稱對方領導人為「先生」,是不正常,不應該的。他所指的應當是:陳雲林見馬英九,應該稱「馬總統」。

其實,楚樹龍的見解即是「泛屋頂理論」,在台灣及國際上有極多兩岸論述皆可歸入此一類型;甚至在大陸上也有「國家球體理論」、「正視中華民國存在問題」,及「不宜採砍頭論(砍中華民國的頭)」等說法,迂迴曲繞,但皆為同一指向。如今,楚樹龍的說法之所以奪目,是因「一國兩府」本在大陸當局是重度禁忌詞,而「一國兩府」又毫無修飾地掀開了兩岸困局的癥結;倘若能夠自此使大陸朝野打破了這個政治禁忌,並使「一國兩府」之類的議論成為兩岸朝野共謀長遠方案的思考課題,這就對大局大勢極有裨益。

所以,北京國台辦迄今對楚樹龍的消息見報不作評論,而楚樹龍亦不避諱就此議題繼續接受專訪,皆可能使此事發生超越「試水溫」的作用。因此,我們建議國台辦應可考慮作出「尊重多元思維」之類的回應,或不妨使出「什麼問題都可以談」的口頭禪,以預留地步;否則亦應繼續「不作評論」,不要自斷後路。因為,「一國兩府」無違「一中原則」。

台灣正進入總統大選,不是討論「一國兩府」這類議題的時機。然而,如果「一國兩府」未來成為兩岸政策議題,必然將進一步壓縮台獨論述的空間;而「一國兩府」雖未必與「一中各表」完全符合,但可視為「一中各表」的一個可能形態。若從正面及善意的角度來看,「一國兩府」或「一中兩府」,是從承認現狀出發,朝向維持現狀及改善現狀;因此,可以推測,若能進入真實的政策辯論,且有平衡的配套,台灣多數民意對此或有理解及接納的可能。

楚樹龍直言無諱地說,「一國兩府」早已存在,國民黨南京政府即承認過中共的邊區政府。他又說,一國兩府,其實在國共「五大願景」及北京當局的其他許多論述中,「都已這麼看了,但還沒有這麼作」;此說亦信而有徵,可以參閱昨日本報社論。而本報昨日社論再次強調的「一個分治而不分裂的第三概念中國」,在大體系上亦可涵括「一國兩府」的主張,二者的差異可能是在對「第三概念的中國」內涵的認知不同。

其實,「一國兩府」是最直白的「泛屋頂理論」;卻因過去的政治限囿而成為禁忌詞,於是才有諸多「不說一國兩府,其實就是一國兩府」的修飾詞彙出現。如今,楚樹龍把這個大家都覺得已經不能再使用的「一國兩府」的舊詞彙,又帶回到兩岸議題的詞典中;倘若這真有「試水溫」的作用,倘若這對大陸朝野真是一次「禁忌詞的特赦」,應可為兩岸共謀解決方案添增許多智慧與契機。

猶如所有的「泛屋頂理論」,「一國兩府」的細節猶待探究,而「一國兩府」也可能有多種版本;但這皆無礙它是兩岸方案的主要思維方向,捨此無解。乍見以為早已死滅的「一國兩府」又上報紙頭條標題,猶如看見枯樹生花,有驚疑,也有期待。

RSSリーダーで見るために変換しています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uckOr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